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
四年级下册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,其诗意如下:
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芙蓉楼上送别好友辛渐的情景。诗中首先描绘了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天,清晨送别辛渐后,诗人独自面对楚山,心中离愁无限。接下来,诗人借景抒情,表达了自己的高尚品格。他借用了“玉壶”这一形象,表示自己的内心依然纯洁,像玉壶里的冰一样,没有受到世俗的污染。
这首诗构思新颖,寓情于景,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,对离别的感伤,以及对自身高洁品质的自信。诗中通过苍茫的江雨和孤峙的楚山,烘托出送别时的孤寂之情,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。整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富有韵味。
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翻译
1、背景小故事:
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写的送别诗,当时他可能被贬官了,正在江宁(现在南京附近)做官,好朋友辛渐要离开这里,北上洛阳,王昌龄在芙蓉楼(当时润州,今江苏镇江的名胜)设宴为他送行,写下了这首充满感情的诗。
2、原诗与翻译(口语化版):
原句寒雨连江夜入吴,
翻译: 冷飕飕的雨啊,下了一整夜,雨水和江水连成一片,笼罩着这吴地(镇江一带古属吴)。
*(想象一下:夜晚,江面雾气蒙蒙,雨淅淅沥沥,天地间一片湿冷,氛围一下子就有点伤感了。)
原句平明送客楚山孤。
翻译: 天刚亮,我来送你远行,抬眼望去,那楚地的山(润州古也属楚)显得孤零零的。
*(雨停了,但心情没放晴,朋友一走,感觉连山都孤单了,其实是诗人自己心里空落落的。)
原句洛阳亲友如相问,
翻译: 辛渐啊,等你到了洛阳,要是我的亲友们问起我的情况…
*(重点来了!最想交代的话在后头。)
原句一片冰心在玉壶。
翻译: 你就告诉他们:王昌龄的心啊,依然像一片冰放在晶莹剔透的玉壶里,纯洁无瑕,清清白白!
*(这才是全诗的核心!用“冰心玉壶”这个超美的比喻,告诉亲友也告诉世人:我虽然被贬官在外,处境可能不太好,但我的品格、我的初心,一点都没变,还是那么光明磊落!)
3、核心情感与名句:
* 诗的前两句写景,寒雨、孤山,营造出一种萧瑟、孤独的离别氛围,衬托出诗人送别好友时的不舍和可能因自身处境产生的些许低落。
但后两句,特别是最后一句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才是全诗的灵魂和千古名句! 它超越了离别的伤感,重点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高洁品格的坚守和自信,这是在向朋友、向远方的亲友、也向所有人宣告我王昌龄,问心无愧!
4、为什么这么出名?
这首诗之所以流传千古,除了画面感强(寒雨孤山),更因为它用“冰心玉壶” 这个极其生动、纯净、美好的意象,把抽象的高尚情操和坚贞品格表达得具体又震撼,它不仅仅是一首送别诗,更是一首表明心迹、彰显人格的宣言,充满了光明磊落、坦坦荡荡的正能量,每次读到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,都能感受到那份清澈见底的赤子之心。
相关问题解答
1、《芙蓉楼送辛渐》到底写的啥?能简单说说吗?
这首诗是王昌龄送别朋友辛渐时写的,核心就俩意思:一是那天下着雨,俩人依依不舍(“寒雨连江夜入吴”);二是王昌龄让朋友带话给洛阳亲友——“我的心依然纯洁,就像玉壶里的冰一样”(“一片冰心在玉壶”),其实就是告诉大伙儿:我虽被贬官,但人品杠杠的!
2、“洛阳亲友如相问”为啥要特意提洛阳?
因为辛渐要去洛阳啊!王昌龄当时被贬在江苏,洛阳是他曾经待过的地方,亲友都在那儿,他怕有人背后嚼舌根,干脆让朋友直接传话,相当于发个朋友圈自证清白:“哥们儿问心无愧!”
3、“玉壶冰心”是啥高级比喻?小学生能懂不?
哈哈,其实超形象!你想象一个透亮的玉壶,里头装着冰块,是不是干干净净、清清爽爽?王昌龄就是说自己像这冰块一样清白正直,没干亏心事,四年级小朋友记成“像雪糕一样纯洁”也行!(就是别真写进作业啊!)
4、诗里的“寒雨连江”气氛为啥那么惨兮兮?
送别诗嘛,总要搞点氛围感!冷雨+江面+夜晚,三件套直接拉满孤独buff,而且王昌龄当时被贬官,心里憋屈,景和心情一结合——效果堪比电影里的雨天分手戏!
(注:答案结合了古诗背景和口语化解说,避免复杂考据,适合小学生理解~)
本文来自作者[瑾瑜缘]投稿,不代表世佳号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ssjyhj.cn/zshi/202506-796.html
评论列表(3条)
我是世佳号的签约作者“瑾瑜缘”
本文概览: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四年级下册的《芙蓉楼送辛渐》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送别诗,其诗意如下:这首诗描述了诗人在芙蓉楼上送别好友辛渐的情景。诗中首先描绘了冷雨连夜洒遍吴地江...
文章不错《四年级下册芙蓉楼送辛渐的诗意 芙蓉楼送辛渐古诗翻译》内容很有帮助